測繪資質管理規定

之一條 為了規范測繪資質管理,維護測繪市場秩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凡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必須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并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測繪活動。第三條 測繪資質分為甲、乙、丙、丁四級。其中,甲級測繪資質包括甲(特)級和甲級。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各等級測繪資質的具體條件和作業限額由《測繪資質分級標準》規定(見附件)。第四條 測繪資質審查實行分級管理。

國家測繪局為甲級測繪資質審查機關,負責甲級測繪資質的受理、審查和頒發《測繪資質證書》。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為乙、丙、丁級測繪資質審查機關,負責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的受理、審查和頒發《測繪資質證書》。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委托市(地)級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承擔本行政區域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申請的受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測繪資質的監督和管理。

軍隊測繪主管部門負責軍事測繪單位的測繪資質審查。第五條 測繪業務劃分為: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地圖編制、海洋測繪(含港口和內陸水域測量)。第六條 申請測繪資質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有《測繪資質分級標準》中規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有《測繪資質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相應的儀器設備和設施;

(三)有健全的技術、質量保證體系和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四)獨立的法人單位,并有固定的住所。第七條 申請甲級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向國家測繪局提出申請,也可以由申請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將其申請轉報國家測繪局。

申請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向申請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也可以由申請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的市(地)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將其申請轉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第八條 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材料(原件或復印件):

(一)符合國家測繪局規定樣式的《測繪資質申請表》一式四份;

(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證書;

(三)法定代表人的簡歷及任命或聘任文件;

(四)符合規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證書、任命或聘用文件、合同、畢業證書、身份證;

(五)當年單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名冊;

(六)符合規定數量的儀器設備的證明材料;

(七)測繪技術、質量保證體系和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的證明文件;

(八)單位住所證明;

(九)可以反映本單位技術水平的測繪成果證明材料;

(十)應當提供的其他材料。第九條 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應當如實提交有關材料,并對其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第十條 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規定形式的,受理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后5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單位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申請材料齊全、符合規定形式的,或者申請單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申請材料的,應當受理其申請。否則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第十一條 測繪資質審查機關應當對申請單位所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查。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由測繪資質審查機關或其委托的下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核查。第十二條 對申請測繪資質的單位,測繪資質審查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查決定。20個工作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測繪資質審查機關領導批準,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并應當將延長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請單位。

申請單位符合法定條件的,測繪資質審查機關應當作出予以批準的書面決定,并于作出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申請單位頒發《測繪資質證書》。

測繪資質審查機關作出不予批準的決定,應當向申請單位說明理由。第十三條 《測繪資質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其式樣由國家測繪局統一規定,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測繪資質證書》編號形式為:等級+測資字+省、自治區、直轄市編號+順序號。

測繪資質分級標準2021

2021年測繪資質分級標準

通用標準

一、主體資格

1、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企業法人中的甲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500萬元;乙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200萬元;丙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100萬元;丁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50萬元。申請導航電子地圖 *** 資質的企業注冊資金不低于6000萬元。

2、以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等為主要業務的單位,應當設有相對獨立建制的測繪生產機構和主管測繪生產的負責人。

3、申請測繪資質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主體資格,依照《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來華測繪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專業技術人員

1、本標準所稱高級、中級和初級專業技術人員,是指經具備相應職稱評定資格的機構頒發或認可的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

2、未取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其他測繪從業人員,應當通過測繪職業技能鑒定。

3、本標準所稱測繪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是指地質、水利、勘察、物探、道橋、工民建、規劃、海洋勘測、土地資源管理、計算機等工程技術人員,或者能夠提供其在校期間所學專業開設測繪專業為必修課程證明的工程技術人員,但不得超過本標準對專業技術人員要求數量的50%。申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的單位,測繪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不得超過本標準對專業技術人員要求數量的70%。

4、同一單位申請兩個以上測繪專業的,對人員數量的要求不累加計算。

5、法定退休人員、 *** 人員和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不得計入專業技術人員。

三、儀器設備

按各專業標準核算儀器設備數量時,非本單位所有的儀器設備、租借的儀器設備、檢定有效期已過的儀器設備或者不能正常使用的儀器設備等,均不能列入。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性能指標更優越的儀器設備可以替代某一專業標準所規定的相應儀器設備。

使用通用測繪專業軟件的,應當通過國家測繪局組織的測評。

四、辦公場所

各等級測繪單位的辦公場所:甲級不少于500平方米,乙級不少于250平方米,丙級不少于80平方米,丁級不少于40平方米。

五、質量管理

1、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甲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丁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

2、配備專門的質量檢驗機構和質檢人員:甲、乙級測繪單位質檢機構、人員齊全,丙級測繪單位配備專門質檢人員,丁級測繪單位配備 *** 質檢人員。

六、檔案和保密管理

1、有健全的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和相應的設施:有明確的保密崗位責任,與涉密人員簽訂了保密責任書;明確專人保管、提供統計報表;建立測繪成果核準、登記、注銷、檢查、延期使用等管理制度;有適宜測繪成果存儲的介質和庫房。

2、資料檔案管理考核:甲、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丁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縣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

七、測繪業績

凡申請測繪資質升級和變更業務范圍的,應當具有以下業績:

1、獲獎情況

申請甲級:近3年內獲得不少于2項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優秀測繪工程獎。

申請乙級:近3年內獲得不少于1項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優秀測繪工程獎。

2、業務規模和質量水平

申請甲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1200萬元,且有3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申請乙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于400萬元,且有2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科研條件

據2014年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資料顯示,海洋三所廈門所部占地面積6.3萬平方米,科研實驗與辦公用房3萬平方米,有各類先進的海洋儀器設備2億多元,其中大型海洋調查儀器設備570余臺件、大型實驗室分析系統46個。海洋三所漳州科技興海基地占地面積145畝,之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該基地將為海洋藥物與公共健康產品研發中試提供重要條件;4500噸級的海洋科學綜合調查船“向陽紅3號”正在建造中;以海洋中藥材培育技術為重點的漳州東山海洋生物資源研發基地正建設啟動中。 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遺傳資源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是中國唯一的“中國生物大洋基因研究開發基地”。本實驗室原為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工程實驗室,由徐洵研究員于1991組建成立,也是中國之一個從事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實驗室。實驗室建立了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庫;建立了相對完整的深海極端微生物研究體系;構建了之一個深海沉積物未培養微生物大片段基因組文庫;在國內率先建立了深海微生物菌種及基因資源庫,在此基礎上將努力建設國家級的海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與廈門市 *** 共建了廈門海洋生物基因工程中試平臺 。 國家海洋局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是中國國內最早從事海洋-大氣化學研究的機構之一。實驗室由原海氣交換實驗組、環境科學開放實驗室、海洋監測與海岸帶中心、海洋放射性監測實驗室的基礎上進行整合,于2002年8月6日正式掛牌成立。實驗室形成了海-陸-氣相互作用的立體觀測技術集成體系 。 海洋放射性技術與環境安全評估實驗室 海洋放射性技術與環境安全評估實驗室隸屬于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前身是海洋放射化學組和放射生態組(成立于1963年),是國內最早從事海洋放射性研究的機構之一。據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網顯示,實驗室主要有8大學科方向,擁有研究與技術人員20余人,實驗樓面積約2000m2,主要儀器設備30多臺(套),總價值近3000萬元 。 海洋生物與生態實驗室 海洋生物與生態實驗室成立于1959年, 據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網顯示,實驗室有科研人員共35名,包括研究員5名,副研究員7名,其中已獲取博士學位的人員14名。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海洋生物物種多樣性研究、熱帶-亞熱帶海域典型生態系統研究、海洋污染生物生態效應及海岸帶生態保護及生態系統管理研究等,在海洋生物多樣性、污染生態學及保護生物與生態學研究等方面具有較明顯的優勢。“中國生態學學會海洋生態專業委員會”、“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分技術委員會” 及“908專項海洋生物樣品庫”均 *** 在該實驗室 。 海洋化學與環境監測技術實驗室 據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網顯示,海洋化學與環境監測技術實驗室在職科研人員17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碩士學位的7人,在職博士研究生5人。實驗室主要從事主要從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和標準制定、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海洋環境容量與總量控制、有機污染、富營養化與赤潮預測與防治等方面調查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編制了“海洋調查規范”、“海洋污染調查規范”、“國家海水水質標準”、“海洋監測規范”等,并對“海洋調查規范-海水化學要素調查”進行修訂,為海洋環境調查提供了監測 *** 和評價標準 。 海洋動力學實驗室 實驗室成立于2004年,是在原物理海洋研究室的基礎上組建的。實驗室主要從事海洋動力學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實驗室以臺灣海峽為重點,承擔臺灣周邊海域、南海及西太平洋的國家海洋基礎調查任務;研究該海域對國家 *** 、海上安全、以及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有重大影響的海洋物理過程的變化規律;開展該海域海洋災害的預測預報、防災減災 *** 和技術、及海洋開發利用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的動力學評估體系的研究,為海上軍事活動、海洋權益保護、資源保護與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實驗室擁有價值近千萬元的現金海洋調查儀器和高性能計算機 。 海洋與海岸地質實驗室 海洋與海岸地質環境開放實驗室主要從事海岸與海底地貌、現代海洋沉積過程、生物地層與環境演變、海底探測、動力環境探測與模擬、海域使用管理技術等研究工作。據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網顯示,實驗室有科研人員50人,160余臺儀器設備,設備價值3000萬元左右,其中5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70余臺套 。

另外還建有海洋聲學與遙感實驗室、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執行部、國家海島規劃與保護研究中心、海洋珍稀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洋環境管理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等 。 據2014年年初研究所官網顯示,海洋三所擁有4大研究領域,16個研究方向,10個研究部門(含2個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以及面向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為主的國家海洋生物資源綜合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廈門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海洋珍稀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

海洋三所正在積極籌建漳州科技興海基地、平潭國家海島研究中心等機構。海洋三所在海洋生物技術與資源開發、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研究、海洋生態系統與環境保護、臺灣海峽與熱帶邊緣海應用海洋學等主要領域的研究獨具特色,居國內先進水平 。 理學碩士:

一級學科:海洋科學

二級學科:(1)海洋生物學;(2)海洋化學;(3)物理海洋學;(4)海洋地質學;(5)微生物學

工學碩士:

二級學科:環境科學

測繪資質申請需要什么條件?

基本條件:合法合規的公司主體,對于公司名稱原則上無特殊限制,對于公司類型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全民所有制,合伙企業等。對申報測繪資質的公司主體的出資形式有明確界定,目前只能是內資公司。

《測繪資質管理規定》第十條申請晉升測繪資質等級的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掃描件:

(一)符合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證,畢業證書與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年限證明材料或者任職資格證書,勞動合同,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等材料;

(二)符合要求的儀器設備所有權證明及省級以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測繪儀器檢定單位出具的檢定證書。

擴展資料:

《測繪資質管理規定》之一條為了加強對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規范測繪資質行政許可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依法取得測繪資質證書,并在測繪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測繪活動。

第三條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全國測繪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資質的監督管理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測繪資質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