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資質是怎么分類的?有幾個等級?

地質災害所有都只分為3個等級地災壓礦資質辦理,分別是甲級地災壓礦資質辦理,丙級,地質災害資質目前主要有五個分類,即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危險評估這五類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辦理地質災害資質有哪些人員要求?

1.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單位資質

單位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地災壓礦資質辦理,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三名。

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鉆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2.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單位資質

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十名,其中巖土工程設計、結構設計、工程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三名。

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相適應的設計、測試、制圖與文檔整理設備。

3.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單位資質

巖土工程、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預算專業技術人員和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等管理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地災壓礦資質辦理

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適應的施工機械、測量、測試與質量檢測設備。

4.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巖土工程、工程預算等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五人。

5.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

具有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和巖土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不少于十名,其中從事地質災害調查或者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工作五年以上且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不少于兩名、中級技術職稱的不少于五名;

具有配套的地質災害野外調查、測量定位、計算機成圖等技術裝備。

壓礦報告和地災報告哪些單位可以做?

擁有 礦產地質勘查資質 土地規劃資質 地質災害評估資質的地質單位及礦產勘查公司都能做。

沖擊地壓礦井需向上級單位備案的資料有哪些

安全專篇是指在煤礦初步設計的基礎上對煤礦安全設施和條件的設計,包括煤礦初步設計安全專篇說明書和附圖兩部分。 3 基本規定 3.1 礦井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必須在以下資料基礎上編制: a) 經國土資源部門評審備案的相應級別的井田勘查地質報告; b) 省級及以上 *** 有關主管部門項目核準(審批)的批復文件; c) 國土資源部門劃定井田范圍批復文件或頒發的采礦許可證; d) 安全預評價報告。 3.2 礦井初步設計安全專篇編制必須符合《煤炭產業政策》、《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煤礦安全規程》等政策、法規、標準要求。 3.3 礦井初步設計安全專篇必須在初步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編制,礦井初步設計及其安全專篇應由同一個設計單位進行編制,編制單位必須具有相應設計資質。 4 編制內容 4.1 概況 4.1.1 礦區開 *** 況。包括礦區總體規劃,現有生產、在建礦井的分布和開采情況,小窯分布及開采情況;屬于非新建項目的,要介紹其建設、安全生產情況。 4.1.2 項目設計依據。包括建設單位提出的要求和目標、提供的主要技術資料與審批文件,設計編制的主要原則和指導思想,國家有關安全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等。 4.1.3 建設單位基本情況。項目建設單位的組成、主營業務、煤炭建設與生產業績、近年安全生產狀況。 4.1.4 設計概況 4.1.5.1 地理概況。礦區、礦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況、地形地貌、水系河流、氣象與地震、環境狀況等情況。附:交通位置圖。 4.1.5.2 主要自然災害。井田所在區域洪水、泥石流、滑坡、巖崩、不良工程地質、災害性天氣等方面。 4.1.5.2 工程建設性質,新建、改建、擴建。 4.1.5.3 井田開拓與開采。井田境界、儲量、設計能力及服務年限;井田開拓方式、采區布置、采煤工藝及主要設備,建設工期等。 附:井筒特征表。 附插圖:開拓方式平、剖面圖。 4.1.5.4 提升、排水、壓縮空氣系統。主要設備型號和主要技術參數。 4.1.5.5 井上下主要運輸設備。地面鐵路、公路及其它運輸方式,井下主要、輔助運輸方式及設備。 4.1.5.6 供電及通訊。供電電源、電壓、電力負荷、送變電方式、地面供配電、井下供配電、安全監控與計算機管理,通訊及鐵路信號等。 4.1.5.7 地面輔助生產系統。包括原煤進倉裝車、洗選加工、矸石排放,以及供排水、污水處理、井口降溫采暖等系統。 4.1.5.8 地面設施。工業場地及周邊用于生產生活的重要建筑物與構筑物。 附: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圖。 4.1.5.9 技術經濟。勞動定員匯總表,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4.2 礦井開拓與開采 4.2.1 煤層埋藏及開采條件 4.2.1.1 地質構造及特征。地層、煤系地層及含煤性。煤系地層走向、傾向、傾角及其變化規律;斷層、褶曲、陷落柱、剝蝕帶發育情況及其分布規律;火成巖侵入情況及對煤層和煤層頂底板的影響;構造類型。 附表:主要斷層特征表 4.2.1.2 煤層及煤質。煤層賦存情況(包括可采煤層層數、厚度、傾角、結構、節理、層理發育情況等)、煤層頂底板巖性特征、物理力學性質、結構及變化規律;煤層露頭(含隱露頭)及風化帶情況;煤質及煤種。 附:可采煤層特征表。煤質特征表。 附:煤層柱狀圖。 4.2.2 礦井主要災害因素及安全條件。 煤層瓦斯賦存及規律,煤層瓦斯含量、壓力,礦井瓦斯等級,礦井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險性,其它有毒有害氣體情況;各煤層煤塵爆炸指數及爆炸危險性;煤層自燃發火期和自燃傾向性;煤層頂、底板情況;沖擊地壓危險性;地溫情況。 鄰近礦井瓦斯、煤塵、煤的自燃、煤與瓦斯突出、地溫等實際情況及鑒定研究成果。 4.2.3 礦井開拓系統 4.2.3.1 井筒 井筒的設置及功能。井筒和工業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防洪設計標準、保護煤柱的留設等;進、回風井口的安全性。 4.2.3.2 采區(或盤區、下同)劃分、采區及煤層開采順序、采區接替關系,劃分依據及其合理性分析;煤層下行開采的順序確定;煤層上行開采的分析論證。 4.2.3.3 主要巷道 主要巷道布置層位、安全煤柱、安全間隙、支護方式、安全風速、其它安全措施等。 插圖:井筒、開拓、采區主要巷道斷面圖。 附:開拓方式平、剖面圖。 4.2.3.4 竣工投產應具備標準條件,采區包括盤區大巷應貫穿整個采(盤)區。 4.2.4 采煤 *** 及采區巷道布置 4.2.4.1 采煤 *** 的合理性分析。 應對綜合機械化采煤、放頂煤采煤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煤層自燃、高瓦斯礦井、煤(巖)與瓦斯突出礦井、沖擊地壓礦井、薄煤層、大傾角煤層和特厚煤層等難采煤層的適應性和安全性進行分析。 4.2.4.2 采掘設備的安全性 液壓支架的支護強度、防倒、防滑措施;傾斜和急傾斜煤層開采時的防飛矸措施等。 4.2.4.3 采區巷道布置。 采區上、下山、采煤工作面順槽等巷道布置方式。 對有沖擊地壓、煤層自燃和煤與瓦斯突出等條件下巷道層位的選擇與分析。 高瓦斯礦井、有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險礦井采區和開采容易自燃煤層的采區以及低瓦斯礦井開采煤層群和分層開采采用聯合布置的采區,其專用回風巷的設置情況。 采區及工作面加強支護的要求等。 附:采(盤)區巷道布置及機械配備平、剖面圖;井下運輸系統圖。 4.2.5 頂板管理及沖擊地壓 4.2.5.1 頂板災害防治及裝備 影響礦山壓力顯現基本因素分析:煤層頂板巖性、頂底板類別、物理力學性質對可能產生頂板事故的影響分析;斷層與褶曲、擠壓帶與破碎帶、沖刷、節理、裂隙、煤層傾角、開采深度、采高、控頂距對礦山壓力顯現的影響。 一般頂板冒落災害的防治措施及裝備:回采工作面頂板管理方式的選擇,回采工作面支架的選擇論證,采區順槽巷道支護的選擇論證;沿空掘(留)巷的安全措施。掘進工作面支護選擇論證、交叉點支護的選擇論證。 礦山壓力觀測設備:綜采工作面、高檔普采工作面、其它采煤工作面及掘進工作面各種礦山壓力觀測設備。 堅硬頂板跨落災害的防治措施:頂板巖石特性、物理力學性質、頂板巖層厚度、臨近礦井頂板冒落情況等。 預防措施及裝備:頂板高壓注水、強制放頂等措施分析。巖石鉆機、高壓注水泵、礦山壓力觀測設備(如:微震儀、地音儀、超聲波地層應力儀等)。 4.2.5.2 沖擊地壓 礦區或鄰近礦井或本礦沖擊地壓發生的歷史資料;影響本礦沖擊地壓發生的因素分析(地質因素、開拓開采因素);沖擊地壓預測(沖擊地壓預測 *** 、預測儀器儀表和設備選型);沖擊地壓防治措施(設計原則、防治措施等)。 附:上下煤層對照圖、沖擊地壓的預測和防治工程圖(必要時附)。 4.2.6 井下主要硐室 井下架線式電機車修理間及變流室、井下蓄電池式電機車修理間及充電變流室、井下防爆柴油機車修理間及加油(水)站、井下換裝硐室、井下消防材料庫、防水閘門硐室、井下急救站、避災硐室、井下降溫系統硐室等的規格、要求(裝備)、服務范圍、層位位置選擇、支護形式、通風方式等。 4.2.7 井上、下爆炸材料庫 位置、庫房型式、支護、通風、照明、通訊;距主要井巷(建構筑物)距離;爆炸材料庫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4.2.8 安全出口 礦井、采區、工作面安全出口設置及保證措施。 4.2.9 礦山壓力及地質測量類儀表、設備配置 4.3 瓦斯災害防治 4.3.1 瓦斯災害因素分析 4.3.1.1 瓦斯賦存狀況 瓦斯成分、瓦斯參數(瓦斯風化帶、瓦斯壓力、各煤層瓦斯含量及梯度等)、煤層逶氣性系數、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險性、其它有毒有害氣體情況。 4.3.1.2 瓦斯涌出量預測及變化規律分析 根據不同水平的瓦斯參數預測礦井不同水平或開采區域的瓦斯涌出量、礦井瓦斯等級,從不同區域不同埋深分析研究礦井瓦斯涌出的變化規律等。 4.3.1.3 瓦斯災害治理措施選擇 研究確定降低礦井瓦斯濃度的可能途徑,對風排、抽排比例關系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4.3.2 防爆措施 4.3.2.1 防止瓦斯積存的措施。健全穩定、合理、可靠的通風系統;保證工作面有充足的風量和合理的風速;確定瓦斯異常區裝備、管理標準。 4.3.2.2 控制和消除引爆火源。防止爆破引燃瓦斯;防治自燃措施;電氣防爆措施;防止撞擊產生火花的措施;防止產生引燃(爆)火源(明火)的措施。 4.3.2.3 地面儲、裝、運等輔助生產系統防爆措施 4.3.3 隔爆措施(見4.5.5) 4.3.4 瓦斯抽采 4.3.4.1 礦井瓦斯儲量 瓦斯儲量、可抽量及瓦斯涌出量計算。 4.3.4.2 抽采系統和 *** 瓦斯抽采系統的選擇及合理性分析;地面集中抽采(預抽)的預抽量、預抽時間、預抽效果分析。 本煤層瓦斯抽采 *** ;臨近層抽采 *** ;采空區抽采 *** ;抽采巷道的選擇和布置;鉆場布置和鉆孔參數。 4.3.4.3 抽采管路及其設備 抽放系統的主、干、支管管徑、材質、連接方式,主管路的趟數;抽放管路的布設和敷設方式,安全間距;管路的附屬設施(如閥門、計量裝置、放水器、除渣裝置、管路瓦斯參數測定孔等)及其布設原則;井下管路的阻燃性和防砸、防靜電、防腐、防漏氣、防下滑措施,地面管路的防凍和防雷電、靜電措施; 礦井不同時期的抽放流量、負壓及時間界限;瓦斯儲存、利用方式及所需正壓,抽放設備選型及工況點(應考慮抽放設備實際工況與標準工況的換算),設備富裕能力(≮15%)校驗,設備工作及備用臺數; 瓦斯抽放站的輔助設施(起重、冷卻、采暖、通風、測量及計量)、安全設施(防爆器、防回火裝置、放空管、避雷、滅火器具),安裝布置方式,防火間距,機房安全出口;抽放設備及設施選型合理性和運行安全、可靠性分析; 附:抽放管路系統圖、抽放泵特性曲線圖。 4.3.4.4 安全保障措施 抽放系統及抽放泵站安全措施:抽放站場、鉆孔施工防治瓦斯措施;管路及抽放瓦斯站防雷電、防火災、防洪澇、防凍措施;抽放瓦斯濃度規定;安全管理措施。 監測監控子系統的組成、功能及設置。 4.3.5 防突措施 4.3.5.1 煤與瓦斯突出的危險性分析 煤層賦存、頂底板等情況;瓦斯特征;煤層的物理力學性質;礦井或鄰近礦井煤與瓦斯突出情況;各煤層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結果。 4.3.5.2 綜合防突措施(開拓方式和開采順序;采煤 *** 和巷道布置;采區巷道和頂板管理;通風等)。 4.3.5.3 煤層注水防突(煤層注水的布孔形式、位置、長度、注水量等參數結合防塵、防突等因素綜合考慮,詳見4.5.2)。 4.3.5.4 開采保護層:保護層的確定;保護層作用有效范圍的圈定;開采保護層的幾個技術問題—主要巷道布置、井巷揭突出煤層地點的選擇、預抽被保護層的瓦斯、保護層的有效保護范圍及有關參數確定、保護層的回采工作面與被保護層的掘進工作面超前距離的確定、防止應力集中的影響、留煤柱時采取的措施、掘進通風和局部扇風的選擇、井巷揭煤前通風系統和通風設施及采區上山布置方式、其它應注意的問題。 4.3.5.5 預抽煤層瓦斯;石門和井巷揭煤的防突措施;煤巷掘進防突措施;回采工作面防突措施。 4.3.5.6 預測預報措施,煤與瓦斯突出預測儀器。 4.3.5.7 安全防護措施 井巷揭穿突出煤層和在突出煤層中進行采掘作業時的安全防護措施;壓風自救系統(壓風自救硐室;壓風自救點;自救系統需風量校驗,管路設施);個人防護措施等。 附:壓風自救系統圖。 4.3.6 礦井瓦斯及其它氣體檢測儀器、設備配置 4.4 礦井通風 4.4.1 通風系統 礦井通風方式和通風 *** 。 礦井初、后期進回風井數目及位置、功能、服務的范圍及時間;改擴建礦井增加和棄用的井筒情況。 附插圖:通風系統圖(初、后期)、通風 *** 圖(初、后期)。 4.4.2 礦井風量、風壓及等積孔 礦井不同時期的需風量計算及風量分配、風壓、等積孔計算及通風難易程度評價,應考慮自然風壓及海拔高度影響。 附表:初、后期風壓計算表。 4.4.3 掘進通風 掘進通風 *** 、通風設備、防止產生循環風的安全措施。 4.4.4 硐室通風 井下獨立通風硐室的通風系統及安全措施,采用擴散通風的硐室及通風要求。 4.4.5 井下通風設施及構筑物 井下各種風門、擋風墻、風簾和風橋、調節風門、測風站的設置及技術要求。 4.4.6 礦井主通風機及礦井反風 礦井通風設備選型及正常、反風工況點(應考慮自然風壓影響及海拔高度對特性曲線的修正),通風設備的余量及電機功率(包括反風功率)校驗;工況調節方式,輔助設施(防爆門、風硐、風門、起重、潤滑、液壓、冷卻散熱、消音、測壓、滅火器具),安裝布置方式,機房安全出口,風門防凍措施,性能測試方式;反風方式、反風系統及設施;多風機聯合運轉時的性能匹配及工況點穩定性;通風設備及設施選型合理性和運行安全、可靠性分析。 多風井實施反風的技術措施和 *** 。 附:初、后期風機工作和反風特性曲線圖。 4.4.7 井筒防凍 井筒防凍方式、計算參數、設備選型及相應的安全措施。 4.4.8 降溫措施及設備選型 4.4.8.1 礦井致熱因素 熱害種類、熱害程度及致熱因素分析。 4.4.8.2 礦井地熱、熱水分布狀況及巖石熱物理性質 可采煤層上下主要層段巖石熱物理性質及參數;熱水型礦井的熱水形成、運移、水溫及水量等主要參數;地熱型礦井的原始巖溫、干濕球溫度等主要參數。 4.4.8.3 礦井熱源散熱量計算 地溫情況及熱害對職工的影響;風溫預測計算及采取的降溫措施。 4.4.8.4 降溫措施及設備選型 開拓、采掘布置措施;通風系統及通風管理措施;地熱及熱水型礦井封堵、疏干措施;人工制冷、降溫等措施;降溫設備選型;采用各種措施的經濟技術比較;降溫措施及預期效果。 4.4.9 礦井通風檢測類設備配置 4.5 粉塵災害防治 4.5.1 粉塵危害及防塵措施 4.5.1.1 粉塵種類和危害程度分析 粉塵的種類、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煤塵的爆炸性、粉(煤)塵的危害性等。 4.5.1.2 防塵措施的確定 各采掘工作面、裝載點、卸載點、運輸、倉儲......等產生粉塵的塵源地點,采用的降塵、除塵、捕塵以及對沉淀在巷道中的煤塵所采取的綜合防塵措施。 回采、掘進工作面除塵。 4.5.2 煤層注水 4.5.2.1 煤層注水設計依據 煤層的物理特性、煤層頂底板的物理特性、煤層的結構特征等;論述煤層注水的必要性。 4.5.2.2 注水工藝、參數及設備 注水方式的選擇、注水參數及水質的確定;注水系統的選擇、注水設備和儀表的選擇。 4.5.3 井下消防、灑水(給水)系統 井下消防灑水系統:水源及水處理、水量、水壓、水質、給水系統(系統選擇、水池、蓄水倉、加壓、減壓、管網)、用水點裝置(滅火裝置、給水栓、噴霧裝置)、管道、加壓泵站、自動控制。 4.5.4 粉塵監測及個體防護設備 4.5.4.1 粉塵檢測 主要檢測 *** 及頻率,粉塵傳感器布置及檢測儀表。 4.5.4.1 個體防護設備 個體防護設備的選擇及配置。 4.5.5 防爆措施(有煤塵爆炸危險礦井) 防塵降塵措施、電氣設備及保護、撒布巖粉、防止火源引起煤塵爆炸的措施等。 4.5.6 隔爆措施(有煤塵爆炸危險或有瓦斯涌出礦井) 防止爆炸由局部擴大為全礦性的災難所采取的措施。 4.5.6.1 隔爆水棚(水槽、水袋) 水棚的結構、選型、計算與布置以及水棚給水系統。 4.5.6.2 隔爆巖粉棚 粉棚的結構、布置、計算,對巖粉的要求與巖粉原料。 附:隔爆水棚、巖粉棚布置圖。 4.5.7 礦井地面生產系統防塵 地面生產系統防塵;排矸系統防塵;噴霧灑水除塵措施及裝備。 4.5.8 礦井總粉塵、呼吸性粉塵檢查、檢測類儀器儀表配置 4.6 防滅火 4.6.1 煤層自然發火危險性及防滅火措施 4.6.1.1 煤層自然發火危險性 煤層自燃發火危險性參數及礦井的火災特點。鄰近礦井煤層自燃發火的特點和規律、煤層的發火期。 4.6.1.2 煤的自燃分析預測 從煤的化學成分及變質程度、孔隙率、地質構造和內生裂隙、水分、炭化程度、煤巖組分、硫磷含量、瓦斯含量、吸氧速度、溫度及開拓方式、采煤 *** 、通風方式等等方面分析。 4.6.1.3 煤層的自燃預防措施 應根據礦井煤層自然發火的特點、開拓開采方式、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選擇適宜的開拓開采和通風方式,確定預測預報自然發火的 *** ,火災監測系統設置等。 4.6.2 防滅火 *** 4.6.2.1 灌漿防滅火:設計依據及主要技術資料、灌漿系統的選擇、灌漿 *** 的選擇、灌漿參數的計算及選擇、灌漿材料的選擇、泥漿制備、注漿管道和泥漿泵選擇。 附:灌漿系統圖。 4.6.2.2 氮氣防滅火:設計依據及主要技術要求、注氮工藝系統及設備、注氮參數。 附:注氮工藝系統圖。 4.6.2.3 阻化劑防滅火:設計依據、阻化劑的選擇、噴灑壓注工藝系統、參數計算、噴灑壓注設備。 4.6.2.4 凝膠防滅火:主料、基料及促凝劑的選擇、參數計算、壓注、噴灑設備選擇等。 4.6.2.5 其它防滅火 *** :泡沫滅火技術、均壓通風等。 4.6.3 井下外因火災防治 4.6.3.1 電氣事故引發的火災防治措施 井下機電設備硐室防火措施、井下電氣設備的防火措施、井下電纜、井下電氣設備的各種保護。 4.6.3.2 帶式輸送機著火的防治措施 井下阻燃輸送帶選擇、巷道照明、驅動輪防滑保護、煙霧保護、溫度保護和堆煤保護裝置,自動灑水裝置和防膠帶跑偏裝置,機頭機尾硐室自動滅火系統、火災報警裝置以及監測監控裝置。 4.6.3.3 其它火災的防治措施 防止地面明火引發井下火災的措施;防止地面雷電波及井下、防止井下爆破引發火災的措施;空壓機的防火與防爆措施;防止機械摩擦、撞擊等引燃可燃物的措施等。 4.6.4 井下防火構筑物 井下防火門硐室、消防材料庫、防火墻、采區和工作面密閉等。 4.7 礦井防治水 4.7.1 礦井水文地質 4.7.1.1 水文地質情況 井田水文地質條件,主要含(隔)水層類型,礦井水文地質條件、水文地質類型;井田臨近礦井和小(古)窯涌水及積水情況以及地表水體、廢棄的礦井、小窯老塘積水情況、地質構造的導水性;第四系含(隔)水層特征及積水情況;封閉不良鉆孔情況;礦井主要含水層或積水區與主要開采煤層之間的關系;礦井正常涌水量和更大涌水量。 4.7.1.2 礦井水文地質特點、水患類型及威脅程度分析、可能發生突水的地點和突水量預計。 4.7.2 礦井防治水措施的確定 4.7.2.1 礦井開拓開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證措施。礦井開拓工程位置及層位選擇、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4.7.2.2 防治水煤(巖)柱的留設。防治水煤(巖)柱的種類、防治水煤(巖)柱的留設原則、計算依據、 *** 與結果。 4.7.2.3 區域、局部探放水措施及設備。探放水原則、探放水 *** 的確定、探放水設備的選擇、探放水時的安全措施。 4.7.2.4 疏水降壓。根據礦井具體水文地質條件確定:疏水降壓地點、 *** 和降低水頭值的確定,疏水工程設計,疏水降壓設備選擇。 4.7.2.5 防水閘門。分析設置防水閘門的必要性,防水閘門規格,防水閘門硐室位置及設計計算結果,施工及管理要求。 4.7.2.6 井下排水。礦井不同時期井下正常、更大涌水量;排高及時間界限,地面所需附加揚程,排水方式;排水設備選型及管路淤積前、后的工況點(應考慮海拔高度對參數進行修正,以及并聯運行);排水泵的工作、備用、檢修臺數,預留預設情況,排水能力校驗,電機功率和吸上真空高度校驗,泵與管路的運行組合,水泵的充水方式和起動、調節方式;排水管路管徑、材質、連接方式和壁厚校驗,閥門,管路趟數及敷設井巷和方式;水質ph<5時的防酸措施,管路的防腐,排水系統防水力沖擊措施,管路預留位置;泵房附屬設施[引水、起重、運輸、配水井/閥及硐室,大功率泵房的通風散熱和降噪措施;配水井、聯軸器的安全防護;排水設備及設施選型合理性和運行安全、穩定性分析。 水泵房位置及通道,水倉布置及容量。 附:水泵特性曲線圖、排水系統圖。 4.7.2.7 地表水防治。設計依據、地面水防治、地面水防治工程及裝備。 4.7.2.8 小窯、老窯水防治。小窯、老窯分布范圍、積水情況,與礦井的開拓開采之間的關系、影響程度,提出其積水區域實現安全開采的防治水技術途徑和安全技術措施。 4.8 電氣安全 4.9 提升、運輸、空氣壓縮設備 4.10 礦井監控系統 4.11 礦井救護、應急救援與保健 4.12 安全管理機構與安全定員、培訓 4.13 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施工圖階段和施工中應注意和解決的問題。 對于改擴建礦井,改擴建期間的安全措施和新老系統轉換的說明。 對需要進行專項安全設計的說明。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資質那里有啊?急急急

獲準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2010.3)

序號 省份 單位名稱

1 北京 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

2 北京 北京市地質研究所

3 北京 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4 河北 中勘冶金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5 河北 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

6 山西 山西交科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7 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

8 遼寧 遼寧省有色地質局勘查總院

9 遼寧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河南 河南省地礦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1 河南 河南省礦源地質有限公司

12 湖北 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廣東 廣東省工程勘察院

14 廣西 廣西地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5 四川 四川電力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16 四川 成都興蜀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17 陜西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陜西總隊

授予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2007.7)

序號 省份 單位名稱

1 北京 北京華源地質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 北京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北京 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4 北京 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5 河北 地礦邢臺地質工程勘察院

6 河北 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大隊

7 河北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8 河北 華北有色工程勘察院

9 河北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研究院

10 內蒙 內蒙古之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

11 吉林 中國建筑材料地質勘查中心吉林總隊

12 黑龍江 黑龍江省之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13 江蘇 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14 浙江 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

15 浙江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16 安徽 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17 山東 山東省地礦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8 湖北 長江三峽勘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

19 湖北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20 湖南 湖南省建設工程勘察院

21 湖南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

22 海南 海南地質綜合勘察設計院

23 重慶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

24 重慶 重慶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25 重慶 重慶華地工程勘察設計院

26 重慶 重慶時樂浦地質災害防治咨詢設計事務所

27 重慶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

28 四川 四川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29 貴州 貴州有色地質工程勘察公司

30 云南 西南有色昆明勘測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31 陜西 長安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

32 陜西 陜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33 陜西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

34 甘肅 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35 新疆 新疆地質工程勘察院

36 新疆 新疆華光地質勘察總公司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29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0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1號)的規定,國土資源部擬于2010年3月1日至12日受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甲級資質單位申請。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申請材料

按照國土資源部令第29號、第30號和第31號三個資質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提交相關材料。

二、材料報送時間和地點

申請單位于2010年2月26日前將申報材料報送省級國土資源廳(局)地質環境處。各省(區、市)國土資源廳(局)于2010年3月12日前將初審合格的資質申請材料報送到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

三、資質申請表、報盤軟件、電子文檔報送要求請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上下載。

網址:http://

四、通信地址

北京阜內大街64號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

郵編:100812

五、聯系人及 ***

環境司: 胡 杰 (010)66558318

政務大廳:王兆豐 (010)66558748

軟件技術:曾建鷹 (010)66558761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出具壓覆礦產資源意見所需要的條件和 上交的材料 以及辦理時限等 謝謝

需要有資質地災壓礦資質辦理的勘查單位編制壓覆礦產資源報告地災壓礦資質辦理,報告中需要分局的意見。如果壓礦的話地災壓礦資質辦理,還需要雙方的協議。然后交到市局地災壓礦資質辦理,市局出具意見,再拿到省廳審查報告,開評審會。沒有具體的辦理時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