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眉一體化的規劃和發展

為實現成眉地方志事業一體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成都市與眉山市共同簽訂了《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眉山市黨史和地方志編纂中心地方志事業一體化發展2020-2022年行動計劃》。各地制定規劃和發展,不得違反城鄉規劃法的總規定。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之一條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法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有關人民 *** 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

急需城鄉一體化方面的規劃

你好的,我的回一、創新規劃理念,高起點編制規劃。

規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保證,我們堅持規劃先導,重視運用規劃手段對未來發展形態進行科學分析謀劃。

1、明確城市發展定位。加強了城市發展空間研究,著力體現規劃的人本意識,挖掘規劃內涵,根據龍游縣城人文底蘊、區位優勢、經濟基礎等獨特資源稟賦條件,把縣城定位為生態型文化旅游城市,明確了“一心三極”的城鄉協調發展的空間結構,并確定了近中期城市發展重點方向和建設的章法時序。

2、科學修編規劃體系。在規劃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規劃體系,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項目整合,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按照“城鄉規劃統籌化、總體規劃滾動化、專項規劃綜合化、區塊規劃規模化、設計工作特色化”的理念, *** 先后委托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上海同濟大學等單位編制了“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重點片區詳細規劃,以及交通、旅游、電力、教育等各項專業規劃,形成了總規、詳規和專項規劃配套銜接的規劃體系。

3、全力編好縣域總體規劃。作為縣域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聯合編制的試點縣,縣委縣 *** 高度重視總規協調編制工作,著手成立縣市域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聯合編制領導小組,協調兩規編制工作。目前正按照省建設廳、國土資源廳下發的《關于切實加強縣市域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銜接工作的通知》要求,進行“兩規”相互銜接的專題研究,有序推進兩總規協調編制工作。

4、著力推進規劃全覆蓋。堅持以縣域總體規劃為龍頭,爭取3至5年時間,科學推進規劃全覆蓋。首先是加快縣域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進度,其次是重大區域基礎設施規劃超前全覆蓋,編制完成城鄉污水處理、供水規劃和交通規劃等基礎設施規劃的編制;三是完成近期規劃范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四是實現各項專業規劃全覆蓋,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生態地區和風景名勝區保護規劃,五是加快村鎮建設規劃全覆蓋。同時抓好規劃轉化,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以規劃帶項目,以規劃挖掘項目,以規劃引領統籌發展。

二、推進精細管理,高標準實施規劃。

通過規劃實現城市科學有序發展,體現出城市特色,彰顯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

1、以科學管理為抓手,堅持城市發展為首要。“整潔、靚麗、優美”是外來客商對龍游城市的一致評價,在城市管理過程中,努力做到科學管理、依法管理、居民自治,強化規劃執法,形成監管合力,根據城市規劃的要求,突出以人為本理念,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協同化、市場化、規范化,同時注重城市特色的營造,堅持把城市規劃建設與自然、生態、旅游資源有機融合,圍繞做精、做特、做美城市的目標,精雕細琢,著重做好“顯山露水、生態入城、凸顯文脈、造城造景”四篇文章。“顯山露水”就是充分利用龍游縣城“兩江兩山兩灘”的獨特自然條件,精心規劃,構筑山水靈秀的自然風景軸線和城市景觀軸線。“生態入城”就是保護城市的自然山水風貌、生態走廊,“引景入城,引綠入城”,實現城市與自然的交融,構筑以龍洲公園、江濱公園為核心的城市濱水連續綠地,建成以城市入城口景觀為主的線狀綠化廊道和公路沿線的“綠色景觀長廊”。“凸顯文脈”就是挖掘利用龍文化、商幫文化、姑蔑文化、石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并將其顯現到城市不同區塊中去。“造城造景”就是強化造城就是造景的理念,使城、景、文、游“四位一體”,賦予每個城市景觀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旅游融為一體,努力把城市建成“沒有圍墻的景區”。

2、以城鄉統籌為目標,做好中心鎮、中心村培育。結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2006年全面完成了52個整治村規劃方案的編制。2007年將完成51個整治村規劃方案的編制,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統籌建設,切實抓好中心鎮、中心村試點,堅持中心鎮、中心村培育和村莊規劃建設并重,加快中心鎮的培育,進一步完善中心鎮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使之成為聯動節點,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2007年縣 *** 確定了溪口鎮、羅家鄉和社陽鄉為中心鎮中心村試點鄉鎮,縣 *** 制定了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分期分類有序推進,特別注重了前期調研,結合試點鎮(村)域地形、人口分布等現狀,深化研究,提煉區域特色,將有限的資源要素向中心鎮中心村傾斜集聚,逐步培育壯大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經濟,逐步深化特色農業產業鏈,推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節約集約發展,同時強化主動對接意識,深入村鎮,走訪村民,發揮村民主體作用,聽取其意見和建議,引導村民熱心參與,努力做出精品,為推動村鎮規劃全覆蓋做好示范。

3、優化產業布局,推進集聚發展。加強規劃引導,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和優化配置,強調了工業發展空間布局的科學性,按照“產業培育特色化、特色產業集群化、產業發展集約化”的思路,構筑了“一區三塊一帶”的產業空間格局,即:一個省級工業園區,溪口、湖鎮和城南工業區塊,以及橫山--塔石--石佛建材產業帶,并結合中心集鎮的建設形成若干鄉鎮工業功能區塊,加強規劃控制,引導企業向園區集聚,鼓勵企業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中小企業集中連片發展,實現工業經濟、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4、以旅游產業平臺,促進集約發展。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休閑成為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新動力。龍游依托較為豐富的旅游資源,規劃構建“一心兩線”旅游發展格局。“一心”即依托中心城市旅游功能設施和龍游石窟、民居苑景區構成旅游集散中心;“兩線”即龍南生態旅游線和龍北文化旅游線。重點開發“龍游石窟”、“龍舟賽道”、“龍游民居苑”、“三疊巖景區”、“浙西大竹海生態休閑旅游區”等旅游產品,創建富有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觀和與之緊密結合的自然生態景觀。形成石窟文化旅游路線、山水生態旅游路線、特色旅游線(汽車休閑競賽、龍舟娛樂等)等精品線路,使旅游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成為第三產業的龍頭,最終把龍游建設成為特別適合旅游、生活和創業的生態型文化旅游城市。

三、堅持以人為本,密切關注民生。

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

1、制定住房發展規劃,加強住房建設管理。為適應龍游縣經濟社會發展,合理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加強對城市住房建設的指導和統籌,制定了“十一五”住房發展規劃,嚴格執行之,并且出臺了城鎮危舊房改造措施,深化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同時加強農房建設管理,研究探索農村建筑工匠管理辦法,出臺《龍游縣農民建房質量安全管理暫行辦法》,成立“龍游縣村鎮建設協會”,實行村鎮建筑工匠自治管理,對全縣農村建筑工匠進行系統的業務培訓,從源頭上提高村鎮建設水平,協調行業內部的競爭與合作關系,逐步規范村鎮建設市場和建設行為。

2、全面啟動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救助工作。從2007年到2010年,分類分批、全面開展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救助工作,力爭到2010年基本解決全縣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困難問題。2006年,該縣被列為浙江省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救助試點縣,根據救助對象住房實際狀況、救助對象的意愿以及村鎮建設規劃,縣救助辦采取了新建、改建、修繕、置換、租用等方式對全縣202名救助對象實施救助,其中新建114戶,改建14戶,修繕63戶,租用11戶。2007年,救助工作繼續深入開展,截至10月份,377戶年度救助任務已完成211戶。

3、在規劃編制、實施過程中堅持城鄉一盤棋,資源共享,以城帶鄉,相輔相成,加快對城市道路 *** 、城鄉供排水一體化設施、生態環境等的建設,強化對城鄉居民點集聚的研究,以構筑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城鄉基礎設施 *** ,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結合村莊整治,加大農村飲用水工程、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沼氣利用等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投入,加大對禽畜養殖業的控制引導,走集約化、同區化發展道路,以保障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為重點,發揮規劃職能,逐步建立城鄉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結合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和“十、百”工程,加快規劃和試點示范,加快推進城鄉環境整治。

答如下,僅供參考

城鄉一體化規劃包括哪些內涵?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有哪些?

城鄉一體化規劃包括哪些內涵?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有哪些?綠維創景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要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把握發展的規律,完善和補充規劃系統的體系,抓住關鍵環節,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將城鄉一體化建設做到城鄉均衡、縮小城鄉差距、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步驟。規劃體系既要宏觀掌控,又要微觀布局;既要專業細致,又要綜合全面。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和擴展,城市功能向農村及周邊地區輻射,利用科技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切實提高農民生活的質量,同時也要保障農民向城市的遷移,適應城市節奏,兩者相互依托。一、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涵與外延內涵與外延是刻畫概念的兩個方面。內涵是本質,外延是范圍。城鄉一體化是針對城鄉結合部,即城鄉交融或城鄉連接的地帶。這是一個帶有較為模糊性的地域范圍,它是沖破行政界限而因城與鄉內在的聯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帶)。因此,城鄉結合部,既不同于城市總體規劃的郊區規劃范疇,因為郊區規劃是被動式的輔助性規劃;也不同于鄉村規劃,因為鄉村規劃面對的對象是鄉村內部地域。按照區域規劃的某些理論,也很難明確地解決城鄉結合部的具體問題。如人口布局,勞動力布局,流動人口管理,產業布局,交通設施,倉儲設施等方面。二、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的初步探討規劃范圍的界定、規劃的依據、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的期限、規劃所采用的理論與技術 *** 簡介、城鄉結合部的現狀調查及研究、城鄉結合的宏觀區域環境分析、城鄉結合部的總體發展戰略、城鄉一體化規劃。經濟發展規劃、社會發展規劃、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基礎設施綜合規劃、居民點體系規劃(等級規模結構規劃、職能分工結構規劃、空間地域結構規劃)、措施的操作建議、可行性的分析與研究。綜上所述,做好城鄉一體化的統籌指導工作,方能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的步伐。對城鄉結合部這一較為模糊的地帶給以輔助性規劃,科學安排和測量城鄉結合部的諸多具體問題。

怎樣實現城鄉一體化?

一、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規劃編制城鄉規劃一體化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規劃編制城鄉規劃一體化的十六大確定的我們黨和國家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偉大歷史任務。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規劃編制城鄉規劃一體化,又提出規劃編制城鄉規劃一體化了“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這既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也是追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嶄新理念。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及社會事業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時,實行城鄉統籌發展,走一體化發展之路是必然趨勢。我國在21世紀之初就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這個目標的重點之一,就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也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因為,在我們這樣一個農業大國,如果沒有農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小康,沒有城鄉的一體化發展,就不可能實現全面的小康社會。我區作為全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近年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有些方面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現在,區上把加快城鄉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作為全區今后一個時期內總的奮斗目標,不僅完全必要,而且經過努力可以實現。首先,現階段全區平均3800多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7500多元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良好的綜合經濟發展水平,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打下了初步基礎規劃編制城鄉規劃一體化;其次,全區15萬多城市人口占到了全區總人口的41.7%,人口城市化率在全省也比較高,眾多的城市人口,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第三,已經形成的農村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及改制和新發展的非公有制企業、鄉鎮企業,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積蓄了后勁;第四,比較優越的區位優勢,比較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六個建制鎮以及中北部鄉的小城鎮基礎建設,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創造了條件;第五,比較多的銀行存款余額,周圍的航天城、鋼城、油城、核工業城和敦煌旅游城,為推動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因此,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總攬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有利于保持全區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好局面,有利于全區全面小康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推進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科學發展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也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個飛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如何快速發展的問題已經解決,但是要解決在現有基礎上如何更好更快發展的問題,就必須依靠科學發展觀。區上提出把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作為今后全區工作的總目標、總任務,這是形勢賦予各級干部的重任。每個領導干部,不僅要要帶頭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而且應從理論上、認識上搞清楚一些問題,為指導實踐打好基矗一是必須清楚統籌城鄉發展的內涵。統籌城鄉社會發展,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統籌就是要逐步改革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就是為了兼顧,為了整合,為了協調,為了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為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二是必須清楚科學發展觀的實質。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其著眼點就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有效的保障措施,實現更快更好發展的目標。三是必須清楚科學發展觀與統籌城鄉發展之間的關系。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統籌城鄉發展是深化改革和促進發展的重要戰略方針,是“ *** ”重要思想的具體化,二者都是對我國新時期改革開放新鮮經驗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刻總結;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科學發展觀將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深入研討,準確定位,積極探索推進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路子

如何統籌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關鍵是定位要準、要有新的發展觀念、好的發展思路和適合我區實際的發展路子。綜合分析國策國情和我區的現狀,回顧反思我區近幾年城鄉重大工程建設、重大項目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我認為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上,要以科學規劃為重點,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充分就業和完善社會保障為主要手段,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縣域經濟、農村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把肅州建設成為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強區。具體應該牢固樹立六種觀念,探索走好六條路子。

1、樹立發展縣域經濟的觀念,走城鄉統一規劃同步推進的路子。發展縣域經濟是我國目前較為理想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對我區來說,要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上有重大突破,必須高度重視發展縣域經濟。由于歷史的原因,城市和農村在管理、經濟發展、結構調整、服務設施建設、社會保障等方面,雖然沒有截然分開,但其聯系也還不夠十分緊密,缺乏比較科學和完整的統籌全區城鄉發展的統一規劃。因此,要真正實現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必須以縣域經濟的理念做先導,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項目同步規劃、同步統籌、同步整合、同步提升,對全區范圍內的各種資源進行大整合,形成資源共享的良好格局。尤其是在制定出臺各項政策措施、深化城鄉配套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城鄉之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為“三農”創造平等發展的機會等方面,要積極探索走出一條“有限區域、無限發展”的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路子。

2、樹立依靠工業強區的觀念,走以農村工業化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路子。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經濟是基礎,經濟不發展,實現城鄉統籌就是一句空話。省內外經濟發達地區的實踐證明,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富裕農民、轉移農民的根本途徑就在于農村的工業化。這一點,在我區也有充分的驗證,具體表現在,城郊鄉鎮的農民及鄉鎮 *** 附近的農民通過產品批發經營,遠處的農民通過上礦山和進入鄉鎮企業,尤其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建筑企業,都實實在在地增加了收入,建筑行業、脫水菜加工企業大量使用的外地農民工也都掙到了不少錢。同時,由于近年來全區農村重點產業的發展,奶牛、肉牛、肉羊、肉雞、蔬菜、啤酒花、牧草種植等都已有一定規模,對這些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既發展了農村工業,又有力地促進了農產品的加工增值,既促進了這些骨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也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可以說,我區現在如果沒有好為爾、好牛、祁雪、雄鵬等這樣一批乳制品龍頭加工企業,就不能消除農民飼養奶牛的后顧之憂,也不會有近兩年來全區奶牛養殖的快速發展;沒有大業草業、草原興發等這樣一些草產品加工企業和畜禽加工企業的建成投產,全區牧草種植面積、肉牛肉羊肉雞的養殖增加速度就不可能這么快;沒有全區30多家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脫水菜、啤酒花加工企業,全區洋蔥、辣椒、豆角、啤酒花及其它可加工農產品的種植面積就不可能常增不減等等。這些有目共睹的事實告訴我們,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應該以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村工業化發展;以農村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來增加農民的收入;并通過產業在城鄉的互動,進一步打破城鄉界限,縮小城鄉差距,進而不斷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3、樹立聚集資源發展的觀念,走以農村城鎮化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路子。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城鄉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市場化運作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我們進一步感覺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形成的城鄉壁壘和城鄉分割的傳統體制,是造成城鎮化滯后和城鄉差別擴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三農”問題長期難以解決的關鍵所在。黨的十六大發出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和“加快城鎮化進程”的號召,強調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進程中,都必須堅持統籌兼顧,保持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保持城鄉協調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眾所周知,推進農村城市化,不僅能使農村人口向城市城鎮聚集,也能使外來人口安居樂業,這一點,清水、西洞、西峰、泉湖等鄉鎮的實踐經驗就是比較好的例證。因此,在推進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應該把農村城鎮化發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進行重點研究和論證;要以新、老城區為中心,確定一批優先發展的中心鎮,或在城郊的鄉鎮試驗建設中心村,從而構建起城區、中心鎮和中心村三個平臺,以集聚農村的各種要素,來加快城市化進程,并在條件成熟時,逐步把農民轉變成居民,把農村轉變為社區,在縮小經濟、社會服務差別的同時,實現生產、管理方式上的根本性變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上的重大突破。

4、樹立城鄉協調才能快發展的觀念,走以城帶鄉以鄉促城一體化發展的路子。近年來,我區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支柱產業和骨干龍頭企業培育、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建設及新城區開發等方面,都探索出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好的作法,應該進行認真的總結,以便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中予以參考。同時,還應積極學習借鑒省內外一些地方在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的好思路、好措施,從而找準推進我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打開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局面。特別是城市和城市現有企業,如何發揮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工業、商業服務業比較集中,勞動和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人口密度大,信息交流快,消費水平較高等優勢,在企業反哺支持農業、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延續。

規劃一體化的作用和意義

您是問規劃一體化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嗎?規劃一體化的作用和意義是:

1、實現城鄉一體化是城鄉二元結構轉換的需要,盡管我國城鄉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典型的二元結構仍然存在。要從傳統的鄉土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就必須要打破傳統的二元結構束縛。隨著二元結構的轉換,城鄉間的要素流動和商品交換就構成了城鄉間最重要的聯系機制。因此,就必須以城鄉一體化戰略作為城市—鄉村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

2、“分久必合”——城鄉復合系統發展的需要,城市離不開鄉村,鄉村也離不開城市。城市和鄉村本為“一家”,只是隨著社會分工及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才逐漸從空間上分離,并由此產生了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別。歷史上的城鄉關系經歷了混沌—對立—隔離的過程,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經濟的重心將逐漸由城市轉向了城市—鄉村地域,城鄉系統也將趨向統一融合。對城鄉這樣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不應將各亞系統分別對待,必須重視整體綜合。在城鄉系統中,各子系統的發展是相互依賴的,都要求其他系統的配合與支持。因此,要建設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就必須以城鄉一體化為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保證城鄉間的順利貫通。

城鄉一體化該如何推進

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發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在消除城鄉差距,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關鍵是要解決好農民問題。 一般,普遍地認為,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生產生活水平,實現小康目標,必須加快工業化、城市化步伐,盡快把農民從農村轉移出來。西方一些國家按照這樣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經濟的良好發展,這也是眾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普遍道路。但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地區差異性、城鄉差異性很大的發展中國家,能不能照搬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來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或者說,中國應如何消化吸收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經驗,并把這種經驗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的實際,從而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經濟繁榮之路? 現在,經濟全球化已成必然。世界的經濟依存度越來越高,經濟的“蝶振效應”愈來愈明顯,經濟全球化對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新形勢下,中國這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千家萬戶小生產如何應對全球化浪潮?這確實是中國“三農”面臨解決的頭等問題,也是必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現實要求。但是,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簡單地把大量農民從農村轉移到城里,以此來發展經濟提高經濟效益,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究竟能不能達到統籌城鄉、消除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并最終解決好中國的農民問題?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性規律來講,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人們對高科技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對那些進城農民所提供的簡單勞動產品和服務會越來越少。那些科技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也會在全球經濟競爭中越來越難以取得優勢、占領市場。一旦全球經濟發展減速,遭遇經濟低迷和發展不景氣,那種主要依靠簡單勞動的產業究竟能夠維持多久?那些失去土地轉移到城里而且絕大部分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怎么辦?如果哪一天中國有2、3億轉移進城的農民失業而又沒有地種,那中國將會是一個什么樣子? 而且,中國農民的戀土情結普遍強烈。這些轉移到城市里的農民一旦賺不到錢不能生存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新回到農村去,因為土地是他們的生存保障。2008年國慶節我們在湖北省京山縣調查,就發現了這樣的農民工返鄉現象:京山縣沙嶺灣村54歲的村民何貞祥,1994年到海南打工做早點生意,由于做生意賺不到錢,1996年回到村里,1997年又舉家到四川省成都市做早點生意。一家三口人在外打工10年,每天凌晨3、4點鐘就起來開始做早點,一直忙到晚上11、12點才能睡覺,他們一家三口即使這樣起早貪黑地忙,一年到頭還是賺不到多少錢,不得已2008年全家又回到村里。由于當時舉家一起到成都去做生意,原想是不再回來的,所以把老家的房屋連同10多畝承包地一連轉賣給了別人。現在回來沒地方住,只好又重新做了一間房,原來的承包地 *** 給了別人,現在也要不回了。沒有地種,何貞祥一家人都為生活生計擔憂著。這個村的另一戶村民李春龍,大兒子2002年去廣東省廣州市一家工廠打工,由于沒有專業技術和一技之長,只能干一些粗活和簡單勞動,工資報酬很低,在廣州打工6年,除去吃穿住用等生活所需開銷,基本沒有積攢到錢,不得已又回來。去年買了一臺收割機,當了一名收割機手,專門給村里農戶收割稻子。 象這樣的農民工返鄉現象,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情況下呈爆發性增長態勢。特別是中部的一些打工大省和打工大市,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大量農民工紛紛回鄉。這充分說明,那種簡單把農民轉移到城里,不解決好轉移到城里農民的長遠就業、更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障和住房等問題,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農民問題、消除城鄉差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 因此,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要著眼長遠、統籌兼顧,從體制機制入手,協調推進。目前,重點要加強“六個一體化”:一是城鄉規劃一體化。主要做好城鄉總體規劃編制,做好大中城市、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充分發揮城市在人口、物資、資金、信息等要素的匯聚樞紐與孵化器功能,強化帶動效應,同時重視鄉村規劃,規范有序鄉村建設發展,二是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主要是建立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城鄉統一的就業管理服務制度,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體系,城鄉統一的社會救助體系,城鄉統一的社區管理體制。三是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主要是建立城鄉共同發展的空間布局和城鄉互融互補的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產業布局。四是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主要是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體制,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建立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繁榮城鄉文體事業,構建城鄉科技服務體系和城鄉郵政公共服務體系等。五是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主要是推進城鄉交通、電力、郵電通訊、供水供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方面一體化建設。六是城鄉市場體系一體化。主要是完善城鄉市場體系,培育城鄉流通主體,加強城鄉市場對接,加速城鄉各類要素流動。 同時,為了掃除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障礙,還需強力推進“五項改革”。一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戶口遷移落戶政策,更大限度地降低戶口遷移條件,探索實行按公民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以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為戶口準遷基本條件。二是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制定促進城鄉就業規劃和計劃,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三是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統一完善的城鄉養老保險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失業保險、更低生活保障體系,逐步縮小城鄉保障差距。四是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五是推進農村綜合體制改革。扎實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適應城鄉一體化的新體制新機制。